圖為新疆路社區老人家食堂為社區內的空巢獨居老人慶祝生日
“王大爺,我是新興街老人家食堂的送餐員,給您送餐來啦。”昨天中午,送餐員小張敲開了和平區新興街興河裏社區居民王大爺的家門。“我和老伴兒年紀大了,子女又不在身邊,平時吃飯是個問題。幸虧有了老人家食堂,飯菜可口,價格不貴,十幾元就能吃到熱乎可口的飯菜,真是太好了。”王大爺笑着説。
“十三五”期間,和平區制定了《和平區關於推進老年人助餐服務工作實施方案(試行)》,在全區6個街道共建成9家老人家食堂,在64個社區設置二級助餐服務點,在全市率先實現了老人家食堂全覆蓋。2020年上半年努力克服疫情影響,累計為高齡、失能等8529人次老年人提供助餐補貼服務,為空巢、獨居等老年人6000餘人次提供送餐服務,有效解決了老年人吃飯難問題。
五年來,和平區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,加速發展養老服務業,多措並舉加快推進養老服務設施建設,探索建立養老服務新模式,健全完善為老服務體系,推動全區養老服務事業實現健康發展。
和平區制定出台了《和平區養老服務體系三年行動方案》,明確養老牀位建設目標;引導民營醫院轉型開辦2家“醫養結合”型養老機構,解決失能、半失能、大病初癒以及臨終關懷老年人的醫療護理難題,扶持社會企業建設2家養老機構,依託專業養老服務機構,以簽訂居家養老入户延伸服務協議的方式打造家庭養老牀位,提供專業化居家養老服務,到今年底,將增加養老牀位至少800張,全面提升養老服務水平。
2019年,和平區建成全市首家“嵌入式”社區養老院,為周邊老年人提供日間託養、臨時託養、醫療康復、長期照護、入户延伸等多種養老服務;今年出台了《加快和平區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方案》,積極打造嵌入式“連鎖”經營模式,轉型升級1家、新建1家“嵌入式”社區養老綜合服務中心,滿足老年人就近養老需求。
區民政局對全區現有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進行運營機制改革,探索引入專業社會組織和養老服務企業進行社會化運營,累計新建8家、轉型升級11家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。充分發揮在全市率先建立的居家養老應急呼叫服務中心作用,接聽各類求助電話77289個,全天候為2000户高齡空巢老人提供應急排險、線路搶修、緊急救護等應急服務1500次,增加養老機構信息查詢、電氣火災報警、視頻監控系統等功能,將孤寡老人、失獨老人等200餘人納入服務對象,開展市級養老應急服務信息化工作試點建設工作,推動居家養老應急呼叫服務中心升級改造,全方位保障入住老年人安全。
“十三五”期間,和平區還以政府補貼購買服務的方式,為各類困難老人提供居家養老上門服務,解決生活困難。2018年起開展市、區級居家養老服務(護理)補貼貨幣化發放工作,在市級補貼範圍和標準的基礎上,將失獨老人、孤老户等特殊困難老年人納入到區級補貼範圍內,給予每人每月120元補貼。目前納入居家養老服務補貼人數2962人,累計發放補貼1619萬元,有效保障困難老人自由購買居家養老服務。(李震 蘭飛)
|
![]() |